一、店铺整体风格定位
主要问题:
通过以上两张截图可以看出,整体风格上缺乏激情,过于清淡。版面中各自定义板块的分隔也不够清晰。整体缺乏质感和视觉冲击力。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维度来考虑改版的方向。
主色调:
由于雪铁龙、标志车的车主年龄大大多在28—40岁左右,偏爱选择黑色、灰色、深蓝这三个色系,其中代表了安全、可靠性、稳定的银灰色更是车主们首选的热门颜色。
所以在店铺设计时,选择颜色考虑的因素可以包括:
车型款型颜色:店铺的主色调与车型的外观色统一或接近,以增加买家的归属感;
银灰色代表了安全、可靠性、稳定、优雅、沉稳、低调、不张扬,属不挑男女都适用的中性色,体现了店铺整体的大气、专业、信赖感。
风格:
店铺在设计时,风格上可用一些金属质感比较强的纹理搭配银灰色的主色调来凸显整体店铺的科技现代感,也更加大气有品牌质感。
元素:
东风、标志车同属法系汽车,所以设计元素中也可添加法国代表性的建筑、风景等元素。店铺主营的商品是汽车配件,法国欧式的浪漫正好可以中和店铺内汽车给人过度生冷硬朗感,增添几分亲切感,整体店铺更加多元化。
二、用户体验流程
用户体验流程需要根据店铺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是一个不小的命题。这里提炼一下我认为比较核心的部分,以做参考。
通常情况下,我们监控转化率的目标页是宝贝描述页。也就是说,所有的流量,目标导向都是前往描述页的。抛开用户通过淘宝搜索或其它广告形式直接进入产品页的情况,这里不与讨论。在设计当中,我们考虑的最多的是,如何通过首页留住用户,并更好的引导他们至产品页。好吧,我们来说说首页。
首页导入产品页的路径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模块:分类导航、信息推介、搜索框。除此之外,用户别无选择,只有点击IE右上角的关闭按钮,退出率(不是跳出率)由此产生。在这里,我们要研究的不是如何降低退出率,而是研究首页流量中,如何让上面所提及的三个功能模块产生互补效应,尽量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从而提高点击率,也就自然解决了退出率过高的问题。
下面我们来逐个分析:
分类导航:
功能:帮用户梳理店铺产品线,快速导入产品列表的直接入口
适合用户:有广泛需求的用户
搜索框:
功能:推荐热门关键词,让用户直达产品页
适合用户:有精准需求的用户
信息推介(焦点图、banner、推荐产品陈列等)
功能:将用户导入卖家主推的产品页或活动专题页
适合用户:没有明确购物需求的用户
下面我们看下目前店铺情况:
页头导航:
导航栏的产品分类需要清晰明了,让用户第一眼可以找到自己的诉求分类,避免过多干扰。那么“车友交流”这样的鸡肋板块就应该坚决删除,或另行布局。
悬浮导航栏:
满眼的车型标签,这部分可以通过车型、产品功能、产品分类等多个维度去罗列产品,并通过弹出层的交互形式加以表现,相信会更直观,更友好。
中部导航:
做为大部分淘宝店通用的一个模块,建议这个模块中和头部导航和悬浮导航,全方位的对产品线进行分类,包括:营销、车型、使用环境、功能、用户属性等。另外,文字过多的情况下,针对热门分类进行标签处理。
搜索框、关键词推荐:
除了在分类导航栏方面加强以外,热门关键字和店铺搜索框就需要充分利用。可以在每一屏的分类导航栏加上“搜索栏”与“热门关键字搜索”的功能。与服装等冲动消费型用户不一样的是,大部分汽车配件店铺的用户有明确购买需求的,所以能够让用户在分类模块中准确快速的找到想买的产品,是提高店铺购买率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信息推介:
以上三点下足功夫,潜移默化中,用户会慢慢的被我们引导至产品页。关于产品页的理论文章数不胜数,看么们可以在最近的帖子里面翻翻,好文不少。我这里只就这家店铺说一下主要出险的几点问题:
1.店铺活动公示:
首先没有店铺活动BANNER,如果用户是从首页进入产品页的那可能会在对店内的活动有印象,进来看到活动BANNER加深活动的映像。
但如果用户是通过搜索直接进入产品详情页的,那就不能知道店铺内的活动,汽车配件本来都是一些零碎的小物件,在店内做些满XX元包邮的活动或者其他套餐活动,可以刺激用户一次性消费的客单价。
其次没有关联营销,店内活动促销的产品,这个区域的商品不宜过多一般一排四个,放两排就够了。产品图片过多会影响页面打开的速度,用户的耐心有限,所以尽量精简。
2.逻辑性混乱:
产品的场景图图应该放在关联销售的下面的,并配以产品信息。但“东升汽车”店铺却把它放在了商品展示栏的最后,页面板式排列逻辑顺序存在明显偏差,此类的问题产品页数不胜数。
3.辅助信息:
“购物须知”和“关于邮费”
这两个板块的文字太多太密集,最好适当的结合图片来说明,这样相对文字的表现形式来说更加简单直观。另外,视觉上也缺乏设计感。
4.退换货流程:
关于“退换货”的流程图,设计的过于复杂,中间环节太多,需要适当简化。这个流程是给自己的客服看的,不是让用户看的,用户需要一眼就能看明白的信息内容。
5.关联销售:
既所谓“关联销售”就一定要有关联性,而不是胡乱向用户推荐产品。是对客户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工作的不尊重。合理的通过产品品类、品牌、套餐等真正具有关联属性的维度去推荐产品,才能刺激用户购买,提高销售和客单价。